Page 48 - 202003期
P. 48
专论综述
使命的公司,于2019年7月初,对全国119个自 有效控制漏损。一般情况下,以三级DMA分
来水公司做了一次分区计量实施效能情况的 区管理为宜,当然最终还是要结合城市的大
调研。发现不少单位在分区计量漏控管理的 小,管网的长度来确定分级数量。
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,致使分区 1.1 一级分区计量划分原则
计量漏控系统的效能发挥受到了比较大的影 一级分区计量以原有的城镇供水自然
响。为此,我们认为有必要站在系统工程及其 经营区域为参考,供水量为要点,以管网为基
管理的角度,针对分区计量管理理论及其实 准。以水厂出口和各经营区域间转供水为计
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阐 量点加装流量监测仪与压力监测仪,以各区
述说明,以共各级供水企业单位参考。 域转供水计量点进出平衡为原则,核算各区
域水量。但要注意分区计量区域划分和行政
1 分区计量、DMA区域的划分
区域的划分有本质上的区别,虽然有时可能
国际上多个国家在分区计量实施中均取 在客观上实现了区域一致性,但要注意分区
得了良好的效能。英国伦敦把管网分成十六个 计量的基础是管网,未来供水区域经营所的
区,日本东京把整个城区共分为五十个区进行 划分一定要以分区计量划分的区域为准。
分区计量管理。在我国,自从《十二五》成果: 1.2 二级分区计量划分原则
“分区定量管理理论与实践”,以及“wDMA 进行二级区域计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:
供水管网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软件”, (1)地理条件便利原则:考虑利用供水
包括配套的硬件投入使用示范以来,随着住 管网范围内的天然屏障或城镇建设中形成的
建部、国家发改委的一系列文件与政策的出 人为障碍,如河流、山脉、铁路、主要道路作
台,分区计量的管理与实施已经成为一种行之 为分界线;
有效的漏损控制技术方法,亦成为了智慧供水 (2)适应供水(量)格局原则:进行二级
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计量区域划分时,应考虑到现有水厂、加压站
那么,该如何划分相对独立计 量区域 的供水加压能力、管道现状、区域内用水类型
呢?首先要按照管网分区原则、结合管网具 等,同时应尽量将区域的分界线划分在供水
体情况、供水量、以及现有的营业所数量做好 主干管上;
规划,逐步分级分区。既在以管网为基础的一 (3)流量监测仪便于安装和数量最少原
级分区基础上,逐级划出二级,乃至更小的独 则:进行分区时,监测仪数量越少管理费用
立供水区域。这样才能真正地从“系统”管理 就越低,同时监测仪本身误差对分区计量的
的角度出发,将分区进一步精细化,直至实现 影响也越小;同时,优先考虑将方便安装监测
整个供水区域的分区域独立计量,这样才能 仪的地段作为区域分界线;
真正做到主动监测管网漏损,及时发现问题, (4)有效关闭阀门原则:在不影响区域
34 地下管线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