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0 - 2020管线1期印刷文件+(1)
P. 70

应用技术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(2)应对采集的各次测量数据逐一进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精度。为了提高惯性定位的精度,避免大的
               详细处理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误差出现,实际作业时,常采用以下方法:

                     (3)进行详细处理的数据应满足下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轮组的精度对管道长度有直接影
               要求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响,轮组直径与标准直径每差1mm,每100m

                     1)起点坐标应选用数据采集时静止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管道长度达1~2mm。轮组的直径对平面
               第一点坐标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曲率较小管道的平面精度影响较小,对高程

                     2)终点坐标应为X 轴或Y轴最大数值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影响较大。实际作业时,轮组修正比的指标

               一点坐标,或为静止后返回的第一点坐标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为-1.5%~1.5%。轮组应与待测管道的内径
                     3)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记录表,输入管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匹配,避免采集单元在管道内侧翻滚、轮组

               三维坐标(x, y, h)。输入时应注意(x, y)坐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滑或空转情况的出现;

               标不可输反,如发现输反,应重新解算,以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惯性定位仪在管道中的运行速度不
               整个轨迹会产生镜像错误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于0.5m/s,最好控制在0.7~1.5m/s之间;

                     4)将起终点管口坐标进行坐标转换,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3)实际作业时,至少获取两组往返数

               数学坐标转入地理坐标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据,最终成果必须包含一组往返的合格数据;
                     (4)挑选出满足指标、精度和重复度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4)管口坐标对轨迹的影响是直接的,以

               求的合格数据,进行合并处理,求其平均值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根点的精度控制管口坐标精度,管口坐标出现
               将平均值数据作为最终成果数据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调时,必须重新计算,否则会产生镜像现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(5)数据详细处理时应将往测、返测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3 精度评价准则
               成果进行严格区分,并应核查现场数据采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际中通常用轮组修正比、平面最大差

               是否在往返测变换时正确调头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异量、高程最大差异量、平面偏移百分比、高

                     3.1.3 成果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偏移百分比来评定惯性定位测量的精度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地下管道三维轨迹惯性定位测量应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确度。

               下列成果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轮组修正比公式如下:

                     (1)定间距输出三维轨迹坐标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7)
                     (2)管道的轨迹数据、数据表格、数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 k为轮组修正比, D为出入口点间的空间
               文本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距离,m, S为轮组在管道中行走的路程,m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(3)管道轨迹的三维图和二维视图等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2)平面精度公式如下:
                     (4)数据处理的过程数据及各项精度指标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3.2 惯性陀螺定位技术误差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8)
                     惯性陀螺定位技术的误差源通常为:轮

               组的精度、惯性定位仪的运动速度、管口的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: V是最或值与观测值之差, m 、 m  分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

               56  地下管线管理
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