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 - 202005期
P. 52

专论综述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变化,首先确定道路下方是否有无异常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根据异常形态雷达图谱的不同来判断不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的病害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 典型区域道路病害体雷达图谱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1)地下管线老化破损导致的道路塌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探地雷达探测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兰州市某由东至西行车道区域路面存在

               由于电子技术与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,使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沉降,在探地雷达检测过程中,该处区域的雷
               地雷达的分辨率与探测深度大大提高,探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达图谱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常,异常区雷达

               雷达已在工程地质勘察、灾害地质调查、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谱反射信号能量强,反射信号的频率、振
               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、考古调查、管线探测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幅、相位变化异常明显,异常顶部相位呈现正

              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正,下部多次反射波明显,且顶界面下方波
                    [8]
               应用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杂乱,边界伴随绕射现象,判定该处区域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道路下方土层中存在空洞、脱空及大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为空洞发育。

               围的土质疏松等病害体是雷达探测的首要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经钻探验证,此空洞位于一处污水
               的。尽管空洞、脱空的形态各异、规模大小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修井附近,空洞产生原因为污水井井室破

               同,但它们与周围土层之间电性特征都是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损,污水不断冲刷周边土壤,随着时间推移

               有差异。因此它们在雷达剖面上具有相似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空洞。该空洞范围尺寸约为:6m(平行车
               电磁波特征响应,如表现为双曲弧形的多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)×2.5m(垂直车道),净深1.9m,顶部埋深

               反射特征、反射波能量(振幅)的明显变化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24m。
               或者反射波同相轴明显错乱、

               绕射等特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雷达剖面的解释中,采
               用对比的方法来识别反射波的

               特征,如波组形态的变化,包含
               反射波的波峰或波谷沿测线上

               的波形、连续性、有无绕射波、

               有无多次波;振幅强度变化;反
               射波的相位特征(顶部界面的

               正负相位变化)、频率变化(异

               常处相对于背景场的变化)。因
               此,根据以上所述的雷达图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不同病害体雷达图谱特征



               38  地下管线管理
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