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 - 202006期
P. 58

应用技术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3] 杨迪.GNSS多星座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[D].南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航空航天大学,2012.
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对不同场景条件下的地下空间设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] 吴玲.多星座卫星组合导航技术研究[D].南京航空
               数据获取结果研究分析,得出了GNSS & IMU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航天大学,2009.
               & SLAM融合定位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] 胡伍生.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[M].人民交通出版
               下空间数据获取中的关键影响因素,并提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,2002.

               和验证了相应优化处理措施,形成了高效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6] 陈二磊.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轮式机器人定位技术的
               数据采集方案及流程,研究结论如下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与实现[D].西安电子科技大学,2012.

                     (1)地下空间数据获取过程关键要点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7] 李东,姚冬苹,马景文.车辆定位及其在铁路上的应

               轨迹路线的设计及优化;基准站的对空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[J].铁道运输与经济,2000(12):27-30+40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8] 张明,顾晓雪.北斗接收机定位误差分析[J].电子与
               与基站和测区的几何强度;姿态的相对稳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装,2015,15(09):40-43.
               及零速校正的实时精准控制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9] 李峰,许江宁,何泓洋,郭士荦.复合式惯导系统[J].压
                     (2)GNSS对空条件复杂环境下双基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与声光,2018,40(04):511-515.
               站或多基准站组合导航(GNSS/IMU)的定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0] 朱新宇,陶庭叶,姜冬致.基于GPS/MEMS惯性传感
               精度优于单基准站模式;基准站数量相同时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器的消防员室内定位研究[J].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
               多星座GNSS接收机解算的轨迹精度优于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版),2018,41(07):949-955.

               星座或双星座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1] 柴永利.捷联惯导系统误差调制技术研究[D].哈尔滨
                     (3)针对轨迹纵向偏移、点云数据分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大学,2010.

               现象,可采用几何改正和强度校正的方法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2]  杨宁,张传斌,田蔚风.低精度MIMU系统数据预

               行处理,有效解决长时间的数据获取会导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和解算[ J].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,2005(05):
               定位误差累计过大问题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-30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3] 姬振龙.低成本组合导航系统研究[D].上海交通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(4)通过研究区域的实验发现,该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,2010.
               维激光扫描系统在数据采集时抗干扰算法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4] 谭鹏辉.惯性导航技术介绍及应用发展研究[J].科技
               GNSS&IMU&SLAM融合定位定位模式的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视界,2016(12):151+172.
               工干预方面应加强研发,以实现更长距离室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5] 王彦朋,靳晓栋,滑海,郭月.SINS/GPS组合导航技
               内定位的应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术研究与分析[J].电子世界,2016(22):53-54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6] 袁赛,陈能成,肖长江,杜文英,王凯.存算分离的
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位传感器观测接入方法[J].计算机系统应用,2017,26
               [1] 李爱军.试析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(07):90-96.

               利用[J].商品与质量,2019,000(002):215                    [17] 李照永,侯至群,解智强,何江龙.应用背包式三维
               [2] 陈洁,聂志洋,于坤.SLAM支持下的地面移动激光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光扫描技术的城市地下管廊立体建模实现[J].城市勘
               扫描系统[J].地质装备,2019,20(04):21-24.                  测,2020(3)93-97.



               44  地下管线管理
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